
截至2021年11月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,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惊人的两亿六千万,占整体人口的20%。
子女们也需对父母的晚年生活有充分的规划和关怀。老年人本人也能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,以更好地面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变革。
俗话说,“少年夫妻老来伴”,暗含着共同面对老年生活的美好愿景。生命的无常使得两个人中总有一位先行离去,留下另一位独自面对人生的最后阶段。
陈司寇,虽已迈入耄耋之年,却依然散发着坚定的独立精神。她的子女们常常担心她一个人独处,希望将她接到自己身边,与他们共同度过晚年。陈司寇却坚决拒绝了这一提议,她坚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安排好自己的生活。
这种坚持不仅停留在口头上,更是贯穿于她的日常生活。每天早上六点,陈司寇便开始新的一天的生活。首先是一小时的锻炼,保持身体的健康。接着,她会静心阅读一些新闻,与时俱进地了解世界的变化,不让自己与时代脱节。
随后,她会亲自走一趟菜市场,挑选新鲜的食材,回家烹饪美味的饭菜。在九点之前,她会享受一顿美好的早餐,为自己营造一天的精力充沛的状态。上午的时光,她会用来阅读书籍、观看电视,保持对知识的渴望。
陈司寇缓步走出家门,踏入小区的花园。她身着朴素的衣裳,步履从容,享受着大自然的恬静。花园里五光十色的花朵在微风中摇曳,仿佛在为她献上一曲岁月的静谧之歌。这是她日常生活中最珍爱的时光,一个属于她与自然交融的片刻。
有时候,陈司寇会邀请一些老友一同漫步,聚在花园的长椅上,聊天笑语。朋友间的相互关怀,分享彼此的生活点滴,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这样的社交活动不仅让她保持了精神上的活力,也为她的心灵注入了一份温暖。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小区花园里,她找到了陪伴和欢乐。
作为一个拥有丰富知识的老人,陈司寇深知老年时期需要面对两道坎,一是疾病,一是孤独。
在陈司寇看来,老年人在面对孤独时,关键在于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规律的生活。她强调,通过每天有事可做,保持内心的平静,便能有效避免孤独感的侵袭。
陈司寇曾亲身经历了这一点,她有一位老姐妹,在丈夫去世后陷入深深的孤独和寂寞之中。这位姐妹每天都给陈司寇打电话,借此消磨时间来摆脱孤独的阴影。陈司寇则深知不能一直依赖电话来填充空虚,因此提出了一种更积极的解决方案。
陈司寇建议她的姐妹,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时间,培养一些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,使每天都充实有序。她认为,一旦时间被充分安排,生活变得紧凑有序,就能有效减轻寂寞感。这位姐妹照着陈司寇的建议去做,果然在兴趣和规律的生活中逐渐摆脱了孤独的困扰。
陈司寇对此深有体会,她明白死亡是迟早的事。
陈司寇老人深谙身体是晚年生活的本钱,她对待健康的态度无疑是一种智慧的表现。她坚信,了解自己是维护健康的第一步。
对于身体的各种问题,她主张个人应该有清醒的认知,如发现需要戒烟戒酒,或者需要规律作息,她主张要果断调整生活习惯。这种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态度,使得她能够有针对性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。
在她的眼中,医院并非解决所有问题的唯一途径。对于小的不适,她更愿意通过自己的方法进行缓解,而不是轻率地求助医生。举例来说,当她腰部受伤时,她选择在家通过按摩相应的穴位自我治疗,而不是匆忙去找医生。她对于过度依赖药物治疗也持谨慎态度,深知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和身体的抗药性。
陈司寇老人对于医疗常识的重视,表现出她对自己生活的主动管理。她强调,随时随地都无法有人陪伴,因此老年人应该学习一些基本的医疗知识,以更好地自己照顾自己。这种自我管理的理念,既是对自己的信心,也是对生活的积极应对。
对于孤独,陈司寇老人有着独到的应对之道。
陈司寇老人对于生老病死的态度表现得淡定而坦然。她深知这是自然规律,无法逃避,也毫不畏惧。她对待生命的最后阶段,心怀深沉的平和,只希望在面对终点时,能够保持尊严、减轻痛苦,为子女减轻负担。
2015年,面对左肾肿瘤的诊断,医生和子女们建议手术切除,然而陈司寇老人却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。她坚信年纪越大,病痛难免,拒绝了手术的建议,选择以平常心面对生活。她的坚持竟让肿瘤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变得安静无声。
2017年4月,肿瘤终发作。尽管陈司寇老人已经无法下地,但她依旧坚持拒绝医院的治疗,只想以更快的速度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,尽量不让子女为难。
10月17日,陈司寇老人清澈的思维如同一泓宁静的湖水,开始了她那个颇具观念的告别仪式——断食。她拒绝孩子们的喂食,展现了对生命最后时光的深刻思考。这个决定充满了坚定,仿佛是她在自己的内心宣告着对生命的最后一次掌控。
陈司寇老人的决定并非鲁莽,而是经过精心考虑的结果。她以一种深沉的悲伤心情表达了对子女们的理解,安慰着他们,告诉他们她已经活得足够长,也赚够了,现在是时候告别了。这样的表态让人不禁想起她生命中的点滴,以及她对亲情、时光和经历的珍视。
四天后,陈司寇老人在安详中闭上了双眼,以一种颇受争议的方式——断食,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
不论对陈司寇结束生命方式的态度如何,至少从她的生活中我们可以汲取一些有益的启示。她在生前是如何保持健康的?如何在孤独中寻找支持?如何淡然面对生死的不可避免?以及她是如何精心安排自己的老年生活的?
陈司寇的人生经历无疑对我们所有的老年人都具有启迪意义。她的选择或许让人感到无法理解,但她在生活中的坚韧与智慧,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方式塑造自己的晚年,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。
无论是对抗孤独还是对于生命的态度,她都提供了一种独特而个人化的观点,让人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度过晚年时光。
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!
